输在起跑线上的习武者
这个题目是本人受到前几年曾受争议的关于早期儿童教育《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文的启示。根据本人习武、教拳数十年所观,所感萌生此文,以飨习武或准备习武的有缘朋友。使其少走弯路,尽快步入习武之正道,收获最佳效果。
现代的年青习武者很多人受“短、平、快““弯道超车”思想的影响,不在基本功上下功夫却急于求成,幻想一夜之间拳艺上身,功夫大成,然而习武很多年不见成效,甚者功夫没上身却把身体练坏了。更有甚者还埋怨老师没教真功夫。
(胡俭雷在练孙式八卦掌)
“起跑线“本是竞跑运动员在跑道上的起点,这时的运动员要按照发令员”各就位,预备—“及枪声开始跑。但是,需要运动员在从发令员的口令开始到枪响之间的时间内标准的完成系列肢体动作和时机的把握才能最大的发挥运动员的潜能,为竞赛成绩垫定良好的基础。还有一点就是本身体能的锻炼练就的爆发力、弹跳力以及心理等。其实任何事物都是一样。建一栋高楼大厦首先要进行科学的设计和项目的评估,施工就要打好地基,夯实基础,楼层越高地基就需要越深、越瓷实,如果地基做不好楼越高就越易倒塌,学武术,练功夫也是如此。前些年我曾在<我的习武之路>一文中写到,我是从1973年与武圣孙禄堂先生的关门弟子既我族兄胡俭珍开始学习孙式太极拳的,1980年又与孙禄堂先生女儿孙剑云学拳。现在有必要再次将我学拳过程中所走的弯路告诫大家。
在我几十年教拳当中,见证了许多不扎实站桩的徒弟和学生。这不禁使我想起我的师爷孙禄堂曾说过的一句话“习武者如牛毛,成道者如麟角”。在河北我教了包括非遗进校园活动不下万人,但是,有成就的、有点功夫的人却寥寥无几。大部分人属于“跟风人”就是无主见,别人练什么自己就练什么,有人称作“公园派”。还有一部分人恒心、毅力也有,会的样数也不少,太极拳、八卦、形意拳的五行连环,八式、杂式捶等,剑术都能”哗啦“下来,就是比划下来。我本来想按部就班培养他们,因为他们不肯接受从站桩最基础的苦练,急于求进,就象我当年一样急着学后面的套路,我不教他们,他们就看网上视频学。结果好些年过来了,式子也不规矩,动作也不到位,形意拳不“整“,不”正”不“齐”手脚不合;有的还说是打形意拳的“暗劲”和“化劲(形意拳分三个阶段即“明劲、暗劲、化劲”。“明劲”要求是:手脚齐起齐落,脚落地有声,就是“震脚”但这都是在扎实的桩功基础上长时间的刻苦练习才能出来的整实劲。这种整实劲再打一段时间老师稍加指点就能转升到“暗劲”的练习阶段。这些人竟然能说打暗劲”和“化劲”,有点儿可笑。现在在世的大师也好,名家也罢最多打到“暗劲”就不错了。这此学生的八卦拳只是能转圈,拧裹劲一点也没有。几年的时间,如果能扎实的从站桩开始到现在功夫早就上身,已经很了不得了。
(胡俭雷在上海外滩教外国学生拳)
记得十多年前我刚到上海教拳时,有一位在读的大学生寻到我要提高一下他的形意拳水平。自称已经学完了形意拳的全套既五行拳和十二形拳、什么五行连环、杂式揰、八式等单练套路,当我看完他的拳(其实他一出手就知其功夫)感觉就象一堆乱柴䓍和稀泥,不成个型。不象个样,软、散、歪、懈,连一点形意拳的整实、中正、浑厚的味都没有。我就说你没有练好桩功。他说,前任老师教我站桩我就是不愿站才离开老师的。我说若想跟学形意必须从站桩开始,所以就离开我了。相反另外也是一名湖南籍研究生学历的在上海做工程师的跟我学了多半年站桩后又练学了一年劈拳,每日不低于一千多个劈拳的练习,拳的明劲打的“扛扛”的。有一次开着车带着他家人路上发生点摩擦而口角,对方感觉人多势众,先出手直冲他家人而来,他跃步上前护住家人的同时,下意识的将其劈拍在地,对方一看是练家就不敢在动手了。
(胡俭雷孙式太极拳照)
在我教拳的生涯中,扎实的从基础开始练功和欲速则不达的正、反方面的例子很多就不一一例举。
孙式武学包涵形意拳、八卦拳、太极拳及器械。我主要是教孙式三拳三剑。真正的想学习好就应从最基础的“无极式”“三体式”站桩开始,当然,也可以从孙式太极拳入手,边学孙式太极拳架边练站桩。站桩就是孙式武学的“起跑线”,站桩也可以说是所有习武之人的“起跑线”。我和其他孙式武学传承人一样,都不会保守,不但要将前辈的拳艺传给大家还要将授拳教学方法传承下去,只不过是学武练功没有捷径,只有在老师正确的引路下,坚守信念,严守规矩,执着苦练,沿着正直习武大道,才能“水到渠成”。希望大家了解一下前人是怎么学成功夫的,学武一定不要输在“起跑线”上。